仿真動物成為時尚禮品的幾大特色:一、仿真動物的形象逼真、姿態傳神,每一件都是由技工純手工精心制作而成。二、仿真動物的皮毛都是采用羊皮和兔子皮等家庭飼養非野生動物皮毛制作而成,手感細膩順滑,不易褪色、掉毛,具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三、仿真動物可以放在室內的任意地方,比如:電視機上、書架上、辦公桌上還可以做汽車裝飾等等。
沙莊村自古有舞青獅的習俗。在佛教的典籍中,青獅和白象齊名,為佛教的兩大神獸。沙莊村每逄傳統佳節,村民必以舞青獅示吉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事吉祥。每年正月初一,獅子會成員就會聚在一起,準備著一年一次的湯王廟祭祀祈?;顒?。隨著鞭炮聲儀式開始,先由長者上香祈禱祝愿,接著由引獅人領著獅子三叩于廟前并徐徐退去,并在村民圍觀中表演。正月村廟參謁,謂之“獅參’。是以參拜面已,不使拳棍,結束之后村民們上香祈福。沙莊村湯王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明朝萬歷年間《延津縣志》記載,“湯王廟在沙莊村,正殿三楹廈三楹,傳此廟原在晉地,晉人來遷于延津者乃立廟以祀之?!庇纱丝梢?,自明初洪武年立廟,祭祀活動至今已有五百余年歷史。
自古民間就有“青獅白目眉”和“獅王”的美譽,青獅在中國的舞獅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青獅以其體形碩大,外表猙獰威猛,目如銅鈴,口齒靈活,與其它獅種有著明顯的區別,特別是一抹潔白的眉毛分外的醒目。青獅比醒獅無論從外形或者重量上都要超出一倍以上。醒獅輕巧靈活,一般人稍加培訓就能作簡單的表演,而青獅獅頭碩大沉重,重的有20多斤,動作幅度大,一般人舞動幾下就氣喘吁吁,所以青獅的舞獅隊員都經過的嚴格訓練,需較高的武術造詣才具備舞青獅的基礎。
沙莊武獅也稱“殺獅”,即將達摩拳殺獅技藝與武術技法結合十分緊密的舞獅活動。清后期本村人杜萬年(外號杜老萬),出家于登封少林寺,后打出三門還俗歸鄉,將少林寺南院功夫傳授與獅子會成員,鄉人歲晚無事,習武藝,練武之風盛行。
一九七三年,少林寺原名譽方丈釋德禪帶弟子在沙莊居住近一年,將少林寺武術傳授與沙莊獅子會成員,對沙莊武獅表演深入指導,將少林寺武術和舞獅子深度融合,表演性更強。
如“獅場”的活動中殺獅者與扮獅者皆學有武藝,前者執兵器揮舞撲殺,后者則避其鋒銳,上下前后左右跳躍飛舞,十分精彩。獅場中通常由一頭獅子,在表演舞獅過程中,多有十八般武器相互搭配,一股表演程序是先出武獅亮像,殺獅者出場,然后獅子與武器對招,獅子被打暈,接下來武術表演。
常見的舞法套路為:獅做禮,太祖拳弄獅,白步敲鐮打獅,徒手打獅等,分紅纓槍場、梢場、四節镋場、桌場等。
在動作套路中武獅以:看、站、走、跑、撲、跌、跳、獅咬腳、咬兵器、獅咬虱、搔癢、抖毛、舔毛獅睡覺、獅翻身、獅昏睡、上桌尋人、桌上探井、獅轉圈等。
配樂方面以鼓、鈸、鑼、釵為主。配合步伐有碎步、馬步、上膝或獨立步、立步、仆步、交叉步、踏步、弓步、麒麟步等。表現出喜、怒、醉、暈、樂、猛、驚、疑、動、靜、醒等神態,惟妙惟肖。